人到中年,还为理想而活,是奢侈的。这个世界几乎所有人都梦想成功,他们聪明透顶,精致利已,穷尽一切方式去追名逐利。但张文宏却一骑绝尘,舍智、舍名、舍利,得道、得义、得心。这个时代很悲哀,物欲横流、争名夺利成风。这个时代亦有幸,有诸如张文宏这样的我们需要的“臭氧层”,带给世间温暖而执着的光。
十七年前的2003年。
那一年,SARS爆发。
那一年,张文宏被哈佛大学医学院录取。
如果他去攻读,哈佛每年给他三万五千美金奖学金。
三万五千美金一年,就现在也将近三十万,更何况是17年前,那无疑是一个巨款。
张文宏后来在《未来说·执牛耳者》节目中,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坦言:“我看到那个眼睛都绿了。”
那一年,已经退居二线的华山医院翁心华教授,被任命为上海市SARS防治专家组组长。
时为党支部书记的82岁高龄的翁心华教授找到张文宏说:“文宏,SARS暴发了,你又拿到一个(录取通知),这么多钱,你说怎么办呢?”
当年张文宏医生读研时有事到华山医院,偶遇了翁心华教授,一番交谈之后,翁教授发现他是为医的好苗子,力邀他报考自己的博士生。后来张文宏毕业之后一直在华山医院工作,因为感染科在平时不被人重视,一个外地小年轻在上海工作,面临买房的巨大经济压力,张医生也想过改行,但翁教授挽留住了他。张医生后来说,是翁教授为代表的华山感染科的前辈和同仁们感染了自己,使他担当起了传承的使命。
但老师毕竟是老师,曲径通幽,婉言相诉,这次,他不说共产党员先上,而是巧妙的把球踢给了张文宏,让他自己投。
国家有难,一名党员,你觉得是“先上哈佛呢,还是先上SARS?这不是明摆着吗?你觉得还要回答吗?”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把病毒干死,这是党员的党性要求,也是医生的使命所在。张文宏接过来老师递过来的接力棒,披挂出征。
那一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700万,全国第一。然而,上海市最终感染SARS病毒的人数,却只有寥寥的8个。从始至终,没有出现任何大规模聚集性爆发。
这样的防治效果,离不开张文宏以及他那支中国感染科梦之队的努力!医者仁心不是一句箴言而已,更是面对危难,甘于血染天职使命,勇于挺身而出,驱疾挡毒保护他人的临危不惧敢于赴死的决心!
2003年非典结束后,张文宏和恩师翁心华教授一起,编著了中国首部介绍SARS的专业书籍。第一次让大众,真正全面了解了SARS的疾病知识,可以说,这本书造福了全人类。
十年之后,2013年,H7N9病毒在上海被发现。
那一年,上海的一些民众患上了奇怪肺炎,张文宏立刻隔离病患,披衣执甲,勇闯火线,不顾生命危险,主动接触10余例病例。依靠深厚的专业能力和超群胆识,用了一个多月时间,鉴定出这是H7N9,且人传人。
随后,他带领团队制定方案,控制了传染源,及时掐死传播势头,一场人传人的疾病就此扼杀于无形之中。
那是中国继SARS十年后,取得的一个巨大的胜利。也是中国防疫史上,依靠个人打过最漂亮的一仗。 三年后,2016年,他获得国家防控H7N9先进个人。
张文宏坐镇的上海华山医院传染科,得以多年排名中国第一,名震全球。这样的翘楚,上海的邻居无锡如何坐得住。要知道,无锡可是拥有全国肺移植第一人张静瑜教授的地方,对人才的渴求,从不甘落后。
很快,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官方证实,称柔性引进张文宏教授专家团队,给予1000万元项目支持经费,主要用于临床科研与技术创新等,其中10%用于团队成员补助。
10%就是100万。
张文宏团队目前六十多人,每人补助十多万。
十几万,对于一个全国顶级团队顶级医生来说,不多。但象征意义远远大于金额价值。这体现了无锡市及无锡五院对人才及医学研究的重视,和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尊重。
如果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山的话,那么,这粒灰落在了张文宏身上,无疑被他化成了中国传染科医学界的一座大山。
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张文宏成为了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把这个重担交给他,不仅因为他数一数二的专业能力。更是因为,有着一颗赤子之心,让老百姓放心。
之所以他让人放心,是因为他敢担当,敢说话。
怎么样的敢说话?
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些早已耳熟能详的金句:
“一线岗位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
“共产党员宣誓的时候不是说了吗,要为人民利益奋斗终生,我不管你当初入党时什么目的,现在就得给我上”
“不要欺负老实人”
“不要用高尚来绑架别人”
“医务工作者们,想要的不是宣传歌颂,而是关心”
“我不鼓励加班加点,抛弃家庭,无休无止工作是不人道的。”
“对于普通人它就是一份工作,不要用高尚来绑架别人。”
“医务工作者们,想要的不是宣传歌颂,而是关心。”
“第一关心是防护,第二是疲劳,第三是工作环境,我觉得一定要跟上。如果跟不上,就说明没有把医务人员当人,只是当机器。”
“你问我医护需要什么?我觉得就是需要有免于受伤的权利。”
“虽然现在国内疫情在好转,但不要太乐观。毕竟我们预测到了开始,却没预测到结果。"
"一开始以为中国控制住,世界就没事。现在中国控制住了,世界却出事了。"
“不要对疫苗报太大希望,疫苗就算出来也要到年底了。”
“注射血浆者不可能立刻康复,也不是每一名患者都可以注射,立刻康复那是电影。”
“对于我个人你不要采访,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其他没什么。”
“我疲劳的时候就喜欢追剧,看那种非常无聊,不用动脑的电视剧。”
“岁月这么静好,就一定有人在负重前行。谁在负重前行?就是我这样的人。”
“我跟你讲你一定是听不懂的,因为你读的书我读的书不一样。”
“一般女孩得了流感,被传染的基本都是妈妈,而丈夫很少,所以那一刻,我对爱情产生了怀疑。”
“流感肺炎的死亡率是9%,SARS的死亡率只有10%,那你为什么对流感就不怕,对SARS就那么怕呢?因为SARS你一无所知。”
“最好的药就是免疫力。”
“请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滥用药物,其实是伪治疗。过度治疗,就是谋财害命。”
“对于普通人它就是一份工作,不要用高尚来绑架别人。”
“防火防盗防同事!”
“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你觉得很闷,病毒也给你闷死啦。”
“大家只要闷两个星期,少说话,你知道伐,语言少了,思想就出来了。所以,闷两个星期对广大的大学生,是很好的锻炼噢。”
“只要今天活着就有明天治愈的希望。”
“我们应该关心最本质的东西,你去吃饭会问上海菜还是山东菜,你会去问这顿饭会不会吃饱。我们最关心的是出院以后一旦复检阳性了会不会继续传染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
“医护人员的成绩,今天在这个时间节点来看,85%的病人出院,接下去每天还会有病人出院,整体的救治成绩,我觉得对得起上海人民,我们的成绩是及格的。”
“医护一体,不要忘了一线护士。”
“企业老板不用给我们捐东西,让员工在家里办公,隔离观察,还给人家发工资,这就是对国家做贡献了。”
“现在不仅仅是医生一个人在战斗,那肯定完蛋。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你呆在家里你也是战士。”
“不要到处瞎玩,正常生活正在慢慢回归,但是还没有到为所欲为的地步。”
“专家到了这份上吧,我看了,脾气没有一个好,每个人都极端的自信,吵架是经常的。但是有一个,每个人都抱着对病人极端负责的态度。大家看到医生都是文质彬彬的,都是假的。”
“当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会非常silently走开。你再到华山医院来,你也很难找到我了。我就躲在角落里看书了。”
“等过了这个事情,大家该看电视的看电视,该追剧的追剧,该看跑男的看跑男,谁要看我啊?”
“过了这个时间,你到我们医院里,看见绕着墙根走路的那个人,就是我,很低调。”
“但是,这个疫情来了,我们整个医护工作者,就必须讲话,因为我们讲的是事实。”
------
这个世界几乎所有人都梦想成功,他们聪明透顶,精致利已,穷尽一切方式去追名逐利。但张文宏却一骑绝尘,舍智、舍名、舍利,得道、得义、得心。
这个时代很悲哀,物欲横流、争名夺利成风。这个时代亦有幸,有诸如张文宏这样的我们需要的“臭氧层”,带给世间温暖而执着的光。
他的这些网上的硬核实话风靡全国,妇幼皆知。但这些都是他作为一名科室领导和一名医者的赤子情怀,而不为人知的却是他面对领导时,敢于说不!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听一下,张文宏的这段罕为人知的视频:领导叫我开会,我说:不去!
为理想而活,是奢侈的。
人到中年,而立不惑,多少人都受制于现实,不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到最后还给自己很多的理由来自洽。待到暮年,回首来路,才后悔这一生没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人。能充分活的人,不仅是令人敬佩,更重要的是让人羡慕。
而更令人仰慕的是,张文宏不仅为自己而活,更为患者而活。病人在他心中是第二个自己。
病人眼中的张文宏医生:心里永远装着他们,是个“活菩萨”。
在张文宏的办公室里挂着唯一一块牌匾,是一位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患者送的,上面写着:“我只是你们工作中的匆匆过客,而你们是我的人生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