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研室 申玄三 李维 医院办公室 葛超
6月10日至12日,我院副院长张彬教授带领外科PBL教学团队组织2017级临床1班开展了食管疾病线上PBL(On-Line-PBL)教学。
“PBL”的全称为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以解决现实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法。2018年12月,我院正式启动PBL教学工作。PBL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从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通常PBL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那么, On-Line-PBL教学与PBL又有何不同?在新冠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On-Line-PBL教学又具有那些优势和意义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线上教学无法达到PBL教学效果。为稳步推进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创新工作方式,5月15日,成立了PBL教学团队,由胸外科,普外科、肿瘤、神经外科、内科和解剖学科专家教授和业务骨干组成食管疾病PBL教案编写组,由副院长张彬教授任编写组长,经过精心策划、案例撰写、修改、讨论、反复磨合,完成了本次On-Line-PBL课程的准备工作。
6月3日,张彬教授带领教学团队进行了线上PBL教学准备会议。准备会上,首先确定视频会议软件,制定线上教学规划及课堂注意事项,模拟网络课堂进行网络测试。同时,班主任将2017级临床1班分成7个学习讨论小组,9人一组,每组1名指导老师。6月7日,张彬教授与PBL教学团队利用周日休息时间进行了一次线上PBL教学宣传动员会。6月10日至12日,正式开展了食管疾病On-Line-PBL教学。
这次On-Line-PBL教学,通过云课堂形式,让学生拥有发言权,让老师和同学通过网络手段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既新颖又紧随时代脉搏,更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好。这种On-Line-PBL教学模式,打破了距离和空间的限制,摒弃以往教学中学生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做到更自由、更发散的思考,让思维在碰撞中升华。同学们在这一课程活动中准确提出了课程中涉及的流行病、病因、早期和中晚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等23个要点,并通过讨论逐一进行解决。
传统的线上教学,老师看不见学生,也无法获悉教授课程的效果;而On-Line-PBL这种教学模式是同学们首次接触,感觉到非常新鲜。从第一节课的生疏、害羞、不敢发言到最后一节课的侃侃而谈、争相讨论,4学时的课程结束,同学们都说“怎么过的这么快啊”,原本刻板的课本知识都通过PBL教案的线索引导讨论充分掌握。通过大家的发散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既学到了多学科的知识点,同时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临床中可实际应用的技能,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思维、团队精神、人文关怀、拟解决的问题以及独立学习能力的水平。每个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进步和适应能力都非常惊讶,也发现了学生们的无限潜力。
还有多名本科生说,由于疫情原因已经和同学们好久没见面啦,虽然有个别通过视频交流但毕竟还是少数。On-Line-PBL教学,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还在学习讨论期间和久违的而同学们“见了面”,看到了他们的音容笑貌,倍感亲切,真可谓远隔千里“心”相连,天涯咫尺 “线”上见。
今后,外科教研室将进一步扩大On-Line-PBL教学范围,将PBL教学模式扩展到临床中应用,为更多的医学生、规培生、医生提供学习的平台。
课后,我院副院长张彬教授表示:On-Line-PBL教学不仅是方法的改变,更是一种理念的创新。希望各位老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情,积极参与到On-Line-PBL教学中,积极培养本科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极大地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On-Line-PBL教学将作为疫情期间的创新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推广。
食管疾病On-Line-PBL课程准备和宣传动员会
张彬副院长检查指导老师On-Line-PBL教学过程
学生线上讨论情况
Tutor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指导
小组线上视频讨论会
Tutor在小组学习会上进行指导并记录
课后同学们热烈讨论On-Line-PBL课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