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正常人眼具有完美的成像与调节功能,得以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晶状体是人眼屈光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成像及调节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就不能看清物体。最常见的是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机体老化、功能衰竭的眼部退行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首要致盲眼病,我国目前估计积存的急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盲人有300多万人。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白内障患病率,50岁以上为60%,60岁以上为80%,70岁以上则高达90%以上。在美国,每年至少有40万以上的病人因白内障而接受手术。白内障早期的症状可能有视物模糊、色调改变、怕光、眼前黑点、复视(看物体时有双影),此外还可表现为近视度数加深,需要经常更换眼镜;晚期症状则为视力下降,最后只能在眼前辨别手指或仅剩下一点光感,如果白内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青光眼,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导致永久性失明。老年性白内障,从初起到完全成熟,一般2~5年,少则数月,长者可达十数年。有些特殊类型的白内障不容易诊断,易漏诊误诊,曾有一位核型白内障患者在多家医院就诊均未得到有效诊治,辗转多次来到我院就诊接受白内障手术后,视力由术前0.6提高到1.0,患者非常满意。
目前尚缺乏有力证据支持药物治疗对白内障的明显疗效,对于成熟期和过熟期的白内障,最好采用手术疗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当前白内障的主流治疗方法。有些人认为只有等白内障成熟了,即完全看不见了才能手术,这是过时的看法,随着超声及激光技术应用,只要视力低于正常,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可以手术。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没有固定的模式。对于一个具有窄房角,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患者,早期手术既可预防青光眼发作,同时又能提高生活质量。
有些人认为年龄太大没有必要做手术了,其实白内障手术已经突破了年龄的限制,因为手术点上一滴眼药水就可麻醉,基本无痛苦,多数老人都能承受,所以没必要让老人在黑暗中度过晚年。我们曾经接诊一位百岁老人,老人因白内障在黑暗中度过20余年,在住院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之后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手术过程仅15分钟,术中老人未感觉任何不适,术后次日视力恢复到0.4,日常生活得以自理,老人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感激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