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血率高达29.1%,贫血的原因很多,其中造血原料铁的缺乏是常见的原因之一。缺缺乏可引起缺铁性贫血,不仅出现贫血症状,还造成免疫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减弱和活动能力下降。
一、 老年人缺铁的常见原因
1、吸收利用率降低:动物性食品中的铁的吸收率较高,植物性食品中的铁吸收率低。老年人的膳食一般摄入的肉、鱼、禽类食物较少,植物性食物摄入较多,因此铁吸收利用率降低。
2、 铁摄入量减少:由于老年人的活动量减少,咀嚼消化功能衰退,每日进食的数量和品种受到限制,影响了铁的摄入量。
3、胃酸缺乏:胃酸有利于铁的吸收,许多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或服用抗酸剂,不利于非血红素铁的释出,也阻碍铁的吸收。
4、慢性失血:消化道疾病如溃疡、炎症、肿瘤等可引起慢性出血,造成铁的丢失。
二、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1、 保证足够的营养,特别是铁元素的摄入量,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猪肉、牛肉、兔肉、鸡肉、动物肝脏、豆类、绿色蔬菜等。
2、 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食欲,不要过分节制饮食,及时纠正偏食。保证足够的睡眠。3、 当出现四肢乏力、疲劳、嗜睡、失眠、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原发病,如痔疮、慢性胃炎等,特别是老年患者要警惕肿瘤性疾病。可通过胃肠镜及化验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并在医生帮助下,口服补铁药物。口服铁剂一般需要1-2个月,此时贫血才得到纠正。当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后,应继续服小量铁剂6-8周,以增加铁的贮存。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精心辅以饮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