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术我来做!来到宁夏同心县这片红色土地,就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医疗困难,为他们的生命健康服务!”今年5月,正在同心县人民 医院健康扶贫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援宁医疗队队长余灵祥拍着胸脯如是说。据悉,当地一名52岁的肝硬化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没有接受正规治疗,由 慢性乙肝发展成了肝硬化腹水脾肿大,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听说了此事后,余队长立即表态:“我们是人民军医,我们来!”
医疗队专家为患者实施脾切除手术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是深度贫困地区,也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历史上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典型的“老少边”地区。今年6月,习近平 总书记来到宁夏考察时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而“三保 障”中,基本医疗保障是重中之重。
扎根苦瘠,初心不改。第五医学中心历届党委始终把帮扶同心县人民医院作为增进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 的大事来抓,各批援宁医疗队员们也始终秉持“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充分发挥学科、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进行全方位、 多层次的对口帮扶,力求有效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医疗队接续巩固健康扶贫工作成效,用真情谱写了一曲健康扶贫的壮丽凯歌。
医疗队专家为当地群众义诊
同心县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当地百姓得慢性肺病的人群很多。这些慢性病得不到良好的诊治,会逐年加重,不但患者十分痛苦,也是家庭因病致贫返 贫的主要原因。而这些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技术缺失,那就是支气管镜,全县都没有这个设备,成为治疗的短板,患病的百姓们只能跑到银川去治 疗,花费及不便可想而知。为了填补这项空白,中心捐助了电子支气管镜设备,医疗队专家刘慧莹也因此来到同心县开展相应诊疗技术。60岁回族老大妈,自小患 有支气管扩张,饱受疾病折磨多年,已出现呼吸衰竭住院治疗,医疗队专家经过严密的病情评估后,果断采取气管镜检查及镜下治疗,过程十分顺利,老大妈的呼吸 衰竭明显改善了。
医疗队专家为患者治疗
“力争每年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这是今年6月中心王军政委带队考察时提出的目标。二十年来,医疗队一直力争通过一对一的对口帮扶,带动同心县人民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
中心王军政委带队考察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医疗队书记、感控专家翟红岩主任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带领当地感控人员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以及感控相关技术规范,为当地疫情防控工作 提供了专业指导,作出了重要贡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能真正解决当地百姓的需求。”中心姬军生主任指出。援宁医疗队 队员们按照中心党委整体部署,每天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传授着各项新知识新技术,竭尽所能地让当地的医务工作者们掌握各项技能,力求长久地解决技术短板。医疗 队按照帮其所需、扶其所短、着眼长远的思路,每个周期制定不同的帮扶计划,从帮建学科到拓展业务,从专家进驻到培训人员,从远程会诊到专题讲座,从点到 面,由浅入深,进行重点帮、全面扶。
医疗队感控专家指导当地医务人员
二十载寒来暑往,几十批接续传递。第五医学中心先后累计向该县捐赠腹腔镜、心电监护仪、电子支气管镜等医疗设备100多台(件),150多名医疗专家先 后到县医院开展蹲点带教、义诊、手术指导等帮扶活动,举行学术讲座50余场次,培训医务人员2000余人次,义诊活动使1.3万余名群众受益。今年,同心 县脱贫摘帽,县人民医院建设也得到了全面发展,肿瘤、病理科实现从无到有,支气管镜、腹腔镜、宫腔镜、胃肠镜等介入诊疗技术实现从无到有,医院医疗水平也 在不断提升:从无等级医院发展成为二级甲等医院,目前正在争创三级乙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