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肝炎家族里,有一种肝炎“沉默寡言”不为人们所熟知,医生们却认为它很“凶险”,更称其为“沉默的杀手”。它就 是丙型病毒性肝炎。近日,江苏省某医院发生血透患者感染丙肝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消除恐慌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增进了解,下面就请专家为我们讲讲丙肝那 些事儿吧。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炎。丙肝病毒的全球感染率约 2.8%,1.85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每年因HCV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约35万。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将丙肝列入了导致死亡的十大感染性疾病之 一,但公众对于丙肝的了解程度却远远低于甲肝和乙肝,这也给丙肝病毒侵害人体以可乘之机。
丙肝病毒非常善于借助肝细胞完备的“生活设施”进行自我复制、繁衍,悄无声息地壮大自己的队伍,从而干扰肝细胞自身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破坏肝细胞的正常功能。人体自身免疫机制为了摧毁它们,不得不一同清除了它们“寄居”的“房子”。
因此,早期丙肝病毒感染者大多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症状,常规检查也无法发现这个超级破坏者,其中有超过1/3的感染者转氨酶指标显示正常,即肝功能正常。一旦身体出现明显不适,很可能患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了。
与甲肝、乙肝不同,丙肝尚无有效疫苗可以阻断病毒传播。这个形似水雷的病毒属于RNA病毒,变异很快。在它的脂质外壳上长满了刺突,外壳内就是病毒基因。丙肝病毒不同的基因分型和极易变异的特点,增加了研制疫苗的难度。
丙肝病毒结构示意图
丙肝是很难自愈且非常容易慢性化的疾病。一旦丙肝发展为慢性肝炎又不进行有效治疗,肝脏就会在数年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肝细胞突变,导致肝癌。目前国内 外最先进的治疗手段是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如果能够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则可以选择更佳优化的治疗方案。因此专家呼吁,对于 丙肝,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健康肝脏与患癌肝脏对照图
丙肝主要通过体液和血液进行传播。这次江苏省发生的院内感染就是由于感控规范不严格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此外,性传播、母婴传播、血制品传播、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都是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首先要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并尽快到医院进行丙肝抗体和核酸的检测。具体来说,丙肝的高危人群包括:
血制品
1、经常接触血液者。
2、1994年之前接受过输血、手术、血制品和器官移植者。
3、静脉吸毒者。
4、有不洁性行为者或丙肝患者的性伴侣。
5、母亲为丙肝病毒感染者
6、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内窥镜、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及其他侵袭性操作者。
7、接受过皮肤黏膜破损的准医学操作者,如文身、文眉、打耳洞等。
8、家中有丙肝患者,并与之共用过牙刷、剃须刀等日用品者。
9、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作为医疗、美容机构,必须严格制定并执行感染控制规范,医疗器械、美容用具等严格消毒,装设完善的洗手消毒设施,严格区分医疗废物,保证侵入性治疗护理无菌操作,坚决杜绝暴发性院内感染。此外,还要严格筛选献血人员,防止通过血制品传播丙肝。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时,注意佩戴一次性手套。
普通人群要远离毒品、洁身自好,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拒绝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发生暴露感染的日常用品。育龄妇女孕前要进行筛查,尽早治疗,孕期感染则无法完全避免胎儿感染风险。